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46|回复: 9

三年一梦集安行(一) [复制链接]

authicon23577 发表于 2008-9-9 12:14:35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前的那个初冬的日子里,心又野了的我开始在地图上寻觅,因为只有几天的时间所以目标就锁定在家乡附近的地方,终于在吉林的一个边角上找到了集安这个地方,并知道了这里是一座高句丽古城,拥有被称为世界四大金字塔之一的将军坟。于是就决定去那里,可因为天气原因最终舍弃了这个计划,奔了云南而去。但集安的梦一直就扎根在我的心里。但由于交通的不便利,一直没有成行。前几个月,在家附近的加油站看到一辆挂着哈尔滨至集安牌子的长途客车,向司机打听,才知道每天都有一趟开往集安的长途车,朝发夕至。集安之行就又提上了日程。查了有关集安的资料和自助游的攻略,一切OK!准备上路! 5日早7点50分从南岗客运站准时出发,车窗外稻田已经泛黄。下午2点多到达通化市,这是一个很干净的小城市,浑江绕城而行。 晚上5点抵达目的地集安。集安是个很小的地方,在离客运站不远的地方找了家旅馆住下。直接出去找食,边走边逛来到了鸭绿江边,江边很整洁,江水也很清澈,很清晰地看到江对面的房子,当地人告诉我,那就是朝鲜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那个城市叫满浦市。沿江溜达,路边很多大排档,蛮浪漫的地方,以江水为伴,三两好友相约对饮!只是偶尔经过的车辆卷起些许的尘土有些搅了人们的雅兴。远处许多灯光连成一条玉带横跨于江上,因为天色已晚,便没有去探究,想必那是一座桥吧? 第二天早起,直奔集安的早市,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市场,商家都席地摆摊,水果中集安特有的一种白色的桃子,个子不大,没有品尝,不知道和我们这里的桃子是否一样的口感。买了一些李子,倒是好吃得很,咬一个小口,一嘬里面的果肉就被吸到嘴里,甜腻腻的,甚是好吃。早市里卖早点的摊位很多,找了一家买酸汤子的摊位来了碗金黄色的酸汤子,就是用玉米面制成的面条,店家在餐桌上准备了两种炸酱,一种辣的、一种不辣的,供就餐的人拌面用。这种面条口感还不错,很爽滑。同桌的一位大娘和一位中年人知道我是外地人,热情地向我介绍集安的景点。初感集安人的热情。 到客运站买了到五女峰的车票,6元钱。五女峰离集安市区20多公里,车行了20多分钟后,到达五女峰的正门。门票50元,是去年的9月份涨的,原来只有30元。 进入五女峰,便听到溪水的流淌声,一块巨大的石头上“五女戏水”几个大字直映眼帘。溯溪而上,两侧悬崖耸立,经过了日久的风吹雨淋峭壁已然风化,置身峡谷,欢快的溪水在身边伴行,两边的峭壁以各种姿态欢迎人们的到来,清幽之感、宁静之感,使我忘情于此。前行800多米,一块开阔地展现眼前,潺潺的溪水在这里形成了几缕瀑布直落下来。沿瀑布是人工修建的楼梯,楼梯是水泥制成树的形象,在扶手处制成的藤蔓纠缠于上。峡谷里游人不是很多,便一直在幽静中前行。过了一座石桥来到了公路上 ,公路对面是抗联旧址,一座土屋、一碾石磨,见证了一个时期的人们的经历。在这里遇上两个从山上下来的游人,问明了继续前行的方向,便朝山的另一侧进发。那是五女峰的主要景观,仙人台、观峰顶、洞天皓月、一线天、高句丽采石场等。五女峰的各景点距离较远,人们大多是乘车而行,步行的 人基本上看不到。在一线天处,一块似佛的石像正好被夹在石缝之中,好像时时祝福着从此经过的人们。 下山时,本来可以抄近路下山,可贪恋峡谷的风景,就又返回到来时的地方下山。此时下午的阳光斜射到山崖,早红的枫叶点缀于上,穿行峡谷多了几分凝重之感。一日中,不同的时段,山给予人们不同的感觉,这也是其吸引人之处吧。 出了山门,站在路边等车,打算拦长途车回集安,可一辆路过此地的车上人满了,司机没有理会我挥动的手臂,照样前行。问路边的一位妇女她说此时车已经少了,不好拦了。恰好此时一辆三轮车由远处驶来,拦下,告之去集安,年轻的司机示意上车。于是爬了上去,那司机的驾驶水平是相当的高,一路风驰电掣行驶在正在整修的公路上。司机将我拉到303国道,入集安市的路口,告诉我他要走另一条路,下车给钱,被拒绝。只好言谢,再一次领略了集安人的热情。发扬驴子的精神,接下来的路就步行了。路的两侧竖起绵延的白色灯柱,弯弯的灯柱似给人们撑起的一道道大门,引领向前。走哇走,只有偶尔驶过的车辆,并不见行人,作伴的是路两边的玉米地。忽然发现一片果园,钻了进去,熟透的梨子掉了一地,红红的沙果缀满枝头。平生第一次做了“贼”,还好,不贪,只摘了几个梨和沙果,尝鲜即满足了。贪婪食之,甚是好吃,味道比平日里买到的水果好吃多了,可能是做贼心虚吧,被吃下的果子一下子梗住,一副痛哭流涕像后,终于将食道弄通畅了。 步行了1个小时20分钟,终于抵达。晚上,洗了个热水澡,沉沉睡下。 [ 本帖最后由 在路上 于 2008-9-9 12:17 编辑 ]

authicon23579 发表于 2008-9-9 12:18:49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一梦集安行(二)

第二天的早餐依然是在早市上解决的,这回吃的是刀削面,那里卖的朝鲜咸菜很是诱人,便一样夹了些,卖主问我是一个人吃?我点头,他便说:1元5角钱的,给1元吧。2元的你吃不了。又被集安人的善良感动。那咸菜也真是好吃,只因不好带,要不真要买些带回来的。 这天的行程是集安古迹游。到高句丽古迹公园参观国内城的城墙,一路询问在东盛街的两侧的居民区处找到了两处用石头堆砌的几米高的城墙遗址,乱草覆盖下的城墙只依稀可见堆砌的石块。如果没人指引,谁能知道这是伫立近两千年的古迹呢? 找了辆车,直接去几个景点,先去的是中朝大桥,和与满浦隔江相望的村子,虽然这个早上有雾,但江对岸工作的人们,住宅,连同满浦火车站房屋壁上的金日成的头像都可以看到。 集安的古迹游主要包括好太王碑、禹山贵族古墓群、将军坟和丸都山城等。从今年的5.1开始,这四处的门票改成了通票,每张100元。第一站是好太王碑。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 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 的墓碑。亦称广开土王碑 , 或广开土王陵碑。   好太王碑建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 414 年 ) 。是用一整块角砾凝灰岩稍加修凿而成 , 略呈方柱形。这种石料多见于集安的良民和上下活龙一带的鸭绿江边。好太王碑高 6.39 米 , 幅面宽1.34~2.0米不等。高句丽工匠们修凿成形以后 , 将它立起来 , 然后书写、镌刻。四面环刻汉字碑文 , 共付 44 行 , 每行 41 字 , 除去行文及碑石缺损空刻 , 共 1775 个字。碑文为汉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 为方严厚重的隶书 , 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 , 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    好太王碑文大体主分三段内容。   第一段记叙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传说 : 惟昔始祖 , 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 , 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 , 生而有圣德。口口口口命驾 , 巡幸南下 , 路由夫余奄利大水。王临津言曰 :"我是皇天之子 , 母河伯女郎 , 邹牟王。为我连葭浮龟 " 。应声即为连葭浮龟 , 然后造渡。于沸流谷 , 忽本西 , 城山上而建都焉。       据此 , 多数学者认为高句丽始祖邹牟王出自北夫余 ,(扶余是以现吉林市为中心的两汉时期最强盛的民族政权) 高句丽始祖由扶余南下至浑江流域的卒本川(现桓 仁五女山城 )创立了高句丽政权。   好太王名谈德 , 是故国壤王的儿子。 " 生而雄伟 , 有倜傥之志 " 。公元 391 年 , 只有 18 岁的高安继承王位。公元 ,412 年 , 昊天不吊 , 卅有九 , 宴驾弃国。 "公元 414 年 , 即"甲寅 年九月廿九日乙酉 , 迁就山陵。"谥号" 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 好太王" 。 好太王在位 22 年 , 高句丽国家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 军事力量强大。碑文记载 ,"庶宁其业 , 国富民殷 , 五谷丰熟 " 。为了纪念好太王一生的功业 , 铭刻守墓烟户 , 立了这块碑。    第二段以较大的篇幅,记录了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 ,开拓疆土的战事和军事活动 。   公元 395 年,王以碑丽不归口口 , 躬率往讨。   公元 396 年,王躬率水军讨伐残国。   公元 398 年,教遣偏师观帛慎土谷 , 因便抄得莫斯罗城,加太罗谷男女三百余人 。   公元 399 年 , 百残违誓 , 与倭和通,王巡下平穰。   公元 400 年 , 教遣步骑五万 , 往救新罗。   公元 404 年 , 倭不轨 , 侵入带方界 , 王躬率征讨。   公元 407 年 , 教遣步骑五万 , 攻打百济。 ; 斩煞荡尽。   公元 410 年 , 王躬率大军讨东夫余。    碑文中主要是对百济和倭的讨伐战争 , 同时救援新罗。 百济和新罗是朝鲜半岛南部 , 洛东江以西以东的两个国家。 倭则是日本列岛上的古代国家。倭人多次渡海到朝鲜半岛侵 扰新罗、百济 , 并与百济联兵向高句丽南部边境进犯。因此 , 好太王亲率大军打败倭寇 , 征服百济 , 夺得百济 64 座城 ,1400 多个村子。   公元 396 年 , 好太王讨百济 , 退倭寇之战 , 为出师有名 , 碑文刻下了原因 , 这就是有名的 "辛卯年"条 , 在第一面第八行下部和第九行上部 , 百残、新罗 , 旧是属民 , 由来朝贡。而倭以辛卯年来渡 , 每破百残、新罗 , 以为臣民。 过去释文中 , 大都将"每" 释作 "海" 。同时在断句、解释上也有较大的区别。至今国内外学者也有很大的分岐。       好太王的一生 , 攻城略地 , 表现了强大的武功,将碑文和有关文献结合 , 可看出其戎马生涯的全部。当然 , 碑文不记好太王失利之战 , 并不是说从来未打过败仗。另外,碑文中的"步骑五万 ", 恐有夸大成分。尽管如此 , 碑文中记载的史实 , 可信程度高 ,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三段铭刻了好太玉的守墓烟户, 国烟30, 看烟 300,共330家。国烟的身份比看烟的身份略高些,其比例关系为以一带十,成为高句丽社会什伍制度的缩影。    同时 , 还镌刻了好太王存时教言与守墓制度等,对于研究高句丽的社会生活及王族丧葬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初康乾之世 , 长白山区被封禁二百多年。好太王碑被淡没在荒烟浸草之中。清光绪三年(1877 年), 桓仁设县 ,书启关月山发现了好太王碑。百多年来 , 人们捶拓 , 考释 ,研究 , 好太王碑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专门学科。不断掀起研究的热潮。       好太王碑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 好太王碑的发现 , 确认了自中世纪以来为世人遗忘的高句丽文明及中心之所在, 在东北亚考古遗迹中占有重要地位 。 站在碑下,感受近2000年前的文化,顿感威严。 离好太王碑300米的地方是好太王的陵墓,这是一座高句丽早期的陵墓,修筑于石堆之上,堆底部用大的石块抵住,以防坍塌。好太王的墓室不大,两快花岗岩并排摆放,上面摆放着好太王及夫人的灵柩,但灵柩早已被盗,剩下的只有空荡荡的两个墓基了。 第二站是将军坟。将军坟的主人是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因为他执政70余年故此得此称谓。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东北约4公里的龙山脚下,因其造形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此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推算为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高13.1米。墓顶面积270平方米,墓底面积997平方米,全部用精琢的花岗岩砌成。坟阶七层,每层由石条铺砌而成,每块条石重达几吨。第五阶有通往墓室的通道,盖棺石板重50多吨,每面三个护坟石各重10余吨,其势宏伟壮观。 这座方“坛阶梯石质”古墓,采用精琢花岗石砌筑,共七阶,第一阶为四层石条铺砌,其中最大一块长5.7米,宽1.12米,厚1.10米,重约32吨左右。其余六级,每阶皆由三层石条砌成。整个陵墓呈正方形,底部面积997平方米,顶部面积为270平方米。在陵墓 的第五阶正中,有早年打开的闲道,可通墓室。墓室呈方体,边长5米,高5.5米,四壁用6层石条砌筑,墓顶覆盖一块巨大而完整的石板,平面达50余平方米,重约50多吨。墓室内的地面上并排置放着两个石棺床,棺木及随葬品早已荡然无存。坟的上下到处都是巨大石条,光是坟的外缘石条就用了1100多块。在坟的顶端,四边的石条上留有排列整齐的圆洞,墓顶的积土中有板瓦、莲纹瓦当和铁链一类构件,可以看出是亭阁建筑的遗迹,这与北方其他民族的丧葬习俗极为吻合。将军坟后面原有两至四座陪葬墓,一字等距排列;现仅存一座,建筑样式与主墓相同,规模则小的多,可能是近臣或妃子的墓葬。据考证,将军坟应是一座高句丽王陵,当在4世纪末到5世纪初建筑。 高句丽王朝始建于公元前37年,到这时已传到十九代王好太王和二十代王长寿王。好太王已有陵墓。将军坟距好太王陵不远,且墓道朝向太王陵。国内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此应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将军坟”之称是清末当地老百姓叫的,一直流传至今。昔有《别金相登将军坟》一诗曰:“将军坟墓几干秋,坟外年年江水流。桂酒椒浆伤往事,荒烟蔓草赋闲游。三辅霸业今何在,百济名邦早已休。独有英雄埋骨处,峨峨高峙龙山头。” 将军坟的规模比好太王墓的规模大了许多,墓的旁边还有已陪葬墓。经询问讲解员得知高句丽早起的陵墓崇尚高高在上,离上天的距离越近越好,高句丽早期的灵柩都是被安置在高高的石堆之上的。 绿草茵茵,树木苍翠,巍峨的将军坟屹立其中,在蓝天的陪衬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让人油然而生肃穆。 禹山贵族墓群为高句丽较晚期的墓地。它的墓室中的四壁彩绘了许多战争及耕种的图画。现在开放的是5号墓,这个墓有三个墓床。壁上壁画虽然经历了1300多年的岁月,但色彩依旧艳丽,只是有的部分长了霉菌,变成了白色。那上面的青龙、白虎等图像清晰可见。这个墓室就是低于地面的,这足以表明高句丽从早期的高葬到入土而葬的殡葬风俗的转变。也可看出其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出国内城的北门,沿着通沟河向北,便进入群山之中,丸都山城就坐落在这崇山峻岭之中。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市区2.5公里处,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是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为世界古代城史书写下了壮丽的篇章。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丸都山城是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垣,城墙高低起伏。东、西、北三面城垣所在山脊最高海拔676米,外临陡峭的绝壁,内抱较为平缓的坡地,北高南低,形如簸萁状,平面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城周长为6395米,目前,山城东墙、北墙西段、西墙北段保存较好,高处可达4-5米,由20余层修琢工整的长方形和方形石条构筑,结构严谨。石材一般长40—90厘米,宽20—50厘米,厚10—30厘米。自下而上,逐层内收,上部筑有1米高左右的女墙,女墙内壁下部有一排筑洞,相距2米左右。全城有城门6处,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东北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南墙西部有一处城门址,西城墙上至今未发现门址。山城内有泉水两处,一在城西北角,一在城东山脚下。在南城门汇于一处,经瓮门下涵洞注入通沟河。城内有地面遗址3处,蓄水池1处,墓葬37座。宫殿遗址在东侧山坡下,南北长96.5米,东西宽80米,进深作三层阶地,每层阶地设排列有序的础石,地面上有大量的红色瓦砾。这种因地制宜的创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是高句丽民族建筑才华、筑城理念的充分展示,高句丽在丸都山城营造方面的奇思妙想,使其成为中世纪都城建筑的杰出范例。经过千年的风风雨雨,高句丽丸都山城中的建筑已荡然无存,只有山脊上的石筑城垣还残垣断壁历历在目,保留着当年雄伟的气势。如今,丸都山城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它的修复也将进行,届时一个新的丸都山城将以历史旧貌展现在游人面前。 在通往点将台的路上,被路边农民摆的水果摊所吸引。那一盆盆的新鲜的水果很是诱人,买了两个大个西红柿,那摆摊的妇女热情地招呼我们,一起吃西瓜。坐在凉棚下,和她聊了起来。集安人真是太可爱了! 一上午逛下来,中午乘上开往通化的客车踏上了归途。到通化后,又转乘开往长春的客车,晚上8点多到达。休整一夜,第二天乘火车回哈。 集安之行,圆了三年的梦,路途上的美丽风景,高句丽古城的古老历史,让我不虚此行! Pass:图片待整理中,稍后发上来。 [ 本帖最后由 在路上 于 2008-9-9 12:20 编辑 ]

authicon23607 发表于 2008-9-9 12:54:40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在路上的美文。 不错。有机会应该去一下。

authicon23657 发表于 2008-9-9 16:24:15 |显示全部楼层
离我们最近的世遗,早就想去了,不过一直不知道怎么去,看过你的游记,清晰多了,谢谢。

authicon23684 发表于 2008-9-9 17:35:39 |显示全部楼层
是那个客运站呀?塞外江南集安一直想去呢

authicon23748 发表于 2008-9-9 20:58:45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好久在网上见不到你,原来又做徐霞客去了

authicon23749 发表于 2008-9-9 21:06:48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也想抽空去看看

authicon23754 发表于 2008-9-9 21:24:38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节去应该不错,楼主好久不见了.....

authicon23800 发表于 2008-9-10 08:25:22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北极星 于 2008-9-9 17:35 发表 是那个客运站呀?塞外江南集安一直想去呢
南岗客运站,每天早上7.50分发车。只是票要提前买比较保险。晚上4点多到达。回程是早上6.25分从集安出发,直达哈尔滨。

authicon23805 发表于 2008-9-10 08:37:45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朱安艺游 于 2008-9-9 21:24 发表 中秋节去应该不错,楼主好久不见了.....
9月末,应该最好,五女峰的枫叶都红了,甚是好看。美丽的秋天来了,又该活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4-6-2 07:20 , Processed in 0.19896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