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深呼吸.

中国徒步第一人余纯顺在罗布泊的最后日子 [复制链接]

authicon301977 发表于 2010-8-19 11:39:06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没有了?期待中。。。。。。。

authicon302011 发表于 2010-8-19 12:12:3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呼吸. 于 2010-8-19 12:54 编辑

最近几天没上网,所以间断了。

在驴友年轮逝去之际,也以此文缅怀那些在户外探险或户外活动中不幸遇难的朋友们,愿他们在天堂安息!

authicon302016 发表于 2010-8-19 12:20:0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呼吸. 于 2010-8-19 12:35 编辑

  六、余纯顺,你在哪里

  14日,我和上海电视台孙鹭于7时准时出发了。我们各背了12瓶矿泉水、4听八宝粥、4听鱼罐头、4只馕饼和两大包饼干,外加望远镜、GPS。
  一路上我们依次经过了15号觇标致19号觇标(烽火台)。12时,抵达楼兰城东北小佛塔下。在这里除了我俩的脚印外,有一些不知什么人丢弃的酸黄瓜包装袋。我小心翼翼把它装进衣袋,打算带回去让大家进一步确认是谁人所留。周围再也没有其它有价值的痕迹,我们失望了。
  下午2时我们开始返回。在15号觇标下休息时,一片乌云遮住了头顶的骄阳,随即一阵稀稀落落的雨滴落下。当时我光着背,便赶忙身上衣服,谁知另一只袖子还没穿好,雨竞骤然停了!这微不足道的小雨,真令人难忘!
  我们出发后,大本营派出赵子充等2人,去10公里外的前进桥接应余纯顺未果。他们在那里为余放置了矿泉水、罐头和一顶太阳帽后,由北向南返回。傍晚8时,我这一路同他们几乎同时回到大本营。
  天黑前,我们决定把大本营北移至前进桥,后来考虑那里地势较低,不利观察。于是选择了前进桥以南约6公里处的9号觇标。觇标竖在高约7米的土丘上,以北14 公里处,库鲁克塔格山黑色的山体清晰可见,东南为楼兰方向。居高临下,视野较为开阔。我们抬出了发电机,由我攀上三角架,在顶端固定了两只电灯泡,三角架上又裹上了一顶帐篷,大红大绿,格外醒目。大本营不远处的几株枯死的胡杨也被点燃,以便为余纯顺指示方向。
  电灯彻夜未熄,胡杨直到早晨还冒着青烟,但是仍不见余纯顺的踪影。
  宋导头戴草帽,双手背后,在帐篷间踱来踱去,嘴里不住念叨:“余纯顺呀、余纯顺,你到哪里去了?!”
  上午,我们开通了电台,向库尔勒方面报告了同余纯顺失去联系的情况,提出:余纯顺五天音信杳然、处境危急,请求派出部队或直升飞机寻找;我们除了十箱矿泉水外,生活用水已滴水无存,急需补充。
  当天下午6时和晚上10时,通过两次电台联系,得知巴州党委、政府,已向自治区人民政府紧急报告,争取飞机出动。
  这天我们派出三个搜寻小组,分别沿孔雀河东南、东北和前进桥方向,寻找了一天。下午6时,几路人员一无所获返回营地。
  同余纯顺11日分手后5天里,沙尘暴刮了两天,其余为高温天气,他的干粮和饮用水也该消耗殆尽了,处境令人担忧。我们几人一方面经受着精神上的重压,一方面要兵分几路外出寻找,体力几乎到了极限。满脑子只有五个字:“找到余纯顺!”15日晚上,又刮起了大风。
  16日上午10时,电台开通。我们被告知:为便于救援,确保联系畅通,大本营的人员、车辆原地不动;已派出两台汽车,装载食品、饮用水、蔬菜前往参加救援,并派出后援人员7名;凌晨2时,自治区人民政府已开始协调直升飞机出动一事。晚间通话时,我详细报告了土垠、湖心T字路口、楼兰、大本营的经纬度。全天通话结束后,我们立即召开会议,决定:一、后援人员明早到来后,人、车均立即出动,由赵子充带路经龙城、土垠至湖心T字路口一线寻找余纯顺。二、继续派人去楼兰城的小佛塔,6月9日两位司机留守处(余纯顺第二个食宿点)寻找。 三、我和上海电视台的另二位留在大本营守候电台。一旦直升机到来,便参加空中搜寻。

authicon302026 发表于 2010-8-19 12:26:1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呼吸. 于 2010-8-19 15:10 编辑

  七、空中搜寻

  17日上午9时,昨天下午由库尔勒出发的后援人员未能赶到。时不我待,我们当即派出4人分两组去楼兰方向寻找余纯顺。10时整,电台再次开通。库尔勒方面通知说:新疆军区陆航某团的一架直升飞机,已由乌鲁木齐起飞抵鄯善起飞,因遇暴 雨,起飞时间延至中午12时。预计下午14时到达前进桥。另外要求我们,立即在 大本营附近,寻找一块50×100米的场地供直升机降落;停机坪四角以红旗做标记;飞机到来后在下风处点明火,飞机降落时将火熄灭。
  关闭了电台,我和两位司机等人,立即从车上取下铁锹,灌好柴油,朝营地以西200米处的一块空地飞奔而去。这块场地很平坦,铲去几丛罗布麻后,就是一个很 不错的停机坪。没有红旗,用刀子把一顶红色帐篷分成4块的,4人各执一块,问题 就解决了。
  忙碌中,一阵轻微的马达声隐隐传来。“来了!”“来了!”叫喊声中,飞机已经 飞到了头顶,蓝、白两色的机身十分清楚。它盘旋两周又在停机坪上空悬停片刻 后,随即缓缓落下。浆叶扇起漫天尘土,除了震耳欲聋的马达轰鸣声,此时已看 不见机身。这是下午13时35分。印有“LH93793”字样的苏制米 17稳稳地落了地。
  舱门打开后,依次走下4位身材健硕的军人,他们是特级飞行员陆航三团副参某长、机长孙刚,领航股长宋国平,副驾驶员及另一位机组人员。16年前,孙副参某长 曾驾直升机在罗布泊地区参加过寻找彭加木的行动。“飞机油料不够,恐 怕只能给30分钟时间。”孙副参谋长快人快语。见我们几人没一个应声,又接着 说,“这样吧,我给你们40分钟时间!”

      10分钟后,我们登机。飞机朝南又折向东,直飞楼兰一带。我们在紧靠舱门的舷窗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地面。身下是 孔雀河两岸无边无际的雅丹地貌,几条古河道蜿蜒曲折,河岸上的死胡杨枝都能 清楚的看到。快到楼兰时,地面上有4个人,正向飞机挥手致意。这是早晨从大本 营出发去楼兰古城寻找余纯顺的4人,其中的2人到楼兰后,还要往东走近7公里, 去东经89°58'12.9''、北纬40°33'07'',余纯顺第二个宿营补给点寻找。即日,两位司机留营地寻找。9日撤出楼兰去土垠时,余纯顺曾在这里放置了水和食品各一 箱,作为纵穿罗布泊的第二个营地。
  飞过楼兰城偏南处,飞机继续向东飞行。只见楼兰城中高大的佛塔此时象个小土丘,6月9日我们乘车去楼兰时,在干涸的河道里留下了汽车的车辙印此时也都十 分清晰。这里正是9日停车留守的地方,地面的一切都静止不动,如同月球一般死寂,又象远古一样荒凉。
  飞机在这里掉转方向回返,飞临楼兰时,又兜了两个大圈,仍然没有任何结果。下午2时45分,我们在前进桥大本营降落。飞机很快又起飞,返回库尔勒某部机场 保养加油。我们打开电台,等候通话。下午6时30分,库尔勒通知说:明早飞机8 点起飞,大约9时30分飞抵前进桥,作第二次空中搜寻。
  帐篷里闷热异常,不得已我们几个人干脆赤裸上身,躺在汽车蔽荫处。朦朦胧胧有一阵汽车引擎声由远渐近,隐隐传来。起身一望,竞是久等不来的后援人员和后援物资越野车 。车一路上总是抛描,天黑后,司机错过了前进桥的路口, 天亮才发现走错了路,这才赶忙回头。
  他们带来了足够的食品和水,使我们这天的晚餐十分丰富。可是余纯顺生死未卜,使每个人的心头都沉甸甸的,根本吃不下去。这时,早上徒步去楼兰的4个人中的 两个人灰头土脸的回来了。他们说,6月9日早上离开楼兰前,我埋的20多瓶矿泉 水原封不动,还在那里,余纯顺没有到楼兰!大家在万分焦急中渡过了又一个不 眠之夜。
  18日上午9时30分,孙刚机组再次飞抵前进桥。同余纯顺失去联系已经7天了,但我们坚信,只要他不被风沙掩埋,我们就一定要找到他!


authicon302028 发表于 2010-8-19 12:27:0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呼吸. 于 2010-8-19 15:18 编辑

  八、余纯顺魂归大漠

  18日9时45分,我们随机组人员登机。飞机起飞后,沿着营地北侧的孔雀河干河道朝东飞去。龙城雅丹群、土垠遗址依次从机身下闪过。飞过土垠,深入罗布泊湖心的大路变得清晰起来,在无边无际的湖盆里,它象一条白色的飘带,直向南边伸展开去。
  10时15分,机组一位同志拍了拍我的肩头,示意我去驾驶舱门口。驾驶舱开着门,他倚着舱门向前方伸出右手,“那个蓝点几是什么?”清楚地看到在褐色的湖盆 里,有一个指甲差不多大小的亮点。
  我顺着他的手臂往前望去,“那是余纯顺的帐篷!”我脱口惊叫起来。飞机开始改变航向稍向西往目标处靠近,同时降低盘旋着,准备选择地点降落。
  10时20分左右,飞机已经在目标以南约20米处降落。这时,机轮还没有接地,机身左右摇摆着,我拉开舱门跳下,直奔目标而去。一边跑一边喊着“余老师!余老师!”
  果然是余纯顺那顶蓝色的帐篷。但周围不见他的身影子,帐篷里也不见有人回应。走近帐篷,只见它的一角已经塌落,随即,一般恶臭扑鼻而来。一把脱鞘的藏刀 扔在帐篷门口,刀鞘已不知去向。躬着朝帐篷里一望,我们顿时惊呆了:余纯顺 头东脚西仰面躺着,头部肿胀的连五官也失去了比例。他的头发象洗过一样,长 而浓密的胡须也湿漉漉的。裸露的上身布满水泡,右胸部的一个大小如乒乓球, 尤其醒目。他的右臂朝上略微弯曲,肘下压着草帽,捆扎成一卷的蓝色睡垫放在 胯部。 余纯顺遇难了。
  他遇难的地方,距罗布泊湖心土路仅50多米。紧接着是一个平均高约1.5米,宽不到2米,长约10余米的盐碱丘。表层为坚硬的盐壳,下部为混合的沙土盐粒。离飞 机不远处盐碱丘有个余纯顺挖的坑,约洗脸盆大小,深约50厘米。
  骄阳似火,脚下热气升腾。我们在帐篷前肃立,向长眠罗布泊的余纯顺致意。太残酷了,一个鲜活的生命,竞是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10时45分,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上了飞机,飞向前进桥。从飞机舱窗回首看去,余纯顺那顶蓝色帐篷,真象汪洋中一只孤立无援的小船。
  余纯顺壮志未酬不幸遇难的消息,很快传遍前进桥大本营,大家难以抑制悲痛的心情,有人禁不住掩面痛哭起来。
  11时,飞机飞回库尔勒。16时,库尔勒方面通过电台通知:
  按照惯例,余纯顺遗体就地安葬;法医前往余纯顺遇难地,对他进行解剖,并对现场进行勘验;飞机下午17时起飞去前进桥。我们要求顺便带几把铁锹和十字镐, 用于挖掘墓穴。
  18时10分,飞机由库尔勒飞来降落在前进桥。在此之前一个小时,前天一早去楼兰以东7公里处寻找余纯顺的最后两人赵子充和孙鹭,平安返回。年过花甲的赵 , 听到余纯顺遇难的噩耗,顿时泪流满面。这次乘机前来的有巴州公安局刑侦支队政 委尹宝林、副支队长艾里哈木以及两位法医。飞机还带来了花圈、墓碑和工具。 18时15分,我和中午赶到的刑侦人员及3名后援人员走进机舱,去罗布泊勘验现场 掩埋余纯顺遗体。
  飞行约25分钟后,余纯顺遇难地到了。因为预报大风即将来临,飞机在这里只能停留45争钟。我用红漆在闪砾的机舱上写好了墓碑上“余纯顺壮士遇难地 一九九 六年六月十八日立”几个字。同一位机组同志一起把木碑扛下飞机。大家挥汗如 雨很快为余纯顺挖好了墓穴,它长2米、宽1米、深1米,就在他遇难处的西北角, 正处于背风处。法医正紧张地勘验现场,对余纯顺的遗体进行解剖。机长不住地 看着手表,轻声告诉我们抓紧时间,我甚至来不及和同机赶来的战友、老侦察员 孙国际多说两句话。忙碌中下葬的时间到了。余纯顺的遗体被放在一条雪白的被 单上,由法医等4人各提一角越过盐碱丘,轻轻放入墓穴中。上面盖着他那条绿色 睡袋,他穿了一路的白底红条T恤、背包、草帽、红色太阳镜、睡垫、胶鞋和那把藏刀,被一起放入墓穴,同余纯顺一样,永远留在了罗布泊。
  一锹锹沙土一块块碱壳不断堆积,终于成为一个坟墓。我们几个人口干舌燥、大汗淋漓,浑身上下沾满了沙土。到了和余纯顺告别的时候了。上海电视台和巴州 旅游局敬献的两只花圈分别放在两边。花圈上的纸花和挽联在微风中发出轻微 的响声,仿佛在悲泣低唱着一首挽歌。
  19时35分,安葬了余纯顺后,飞机返回前进桥,考虑到赵子充年过花甲又连日奔波,决定让他乘飞机返回。我和其他人在清理营地后,立即乘汽车撤离这里。

authicon302029 发表于 2010-8-19 12:28:1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呼吸. 于 2010-8-20 12:17 编辑

  九、迷路和高温,导致余纯顺遇难

  余纯顺在罗布泊不幸遇难的地点,座标为E90°19'09'',N40°33'90'',彭加木失踪地的座标为E91°46'71'',N40°11'29''。一个在罗布泊西北,一位在罗布泊东南, 两地距离160公里左右。他们的遇难和失踪整整16年,这给原本就波诡云谲扑朔迷 离的罗布泊又罩上了神秘的光环。直到目前,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种种推断、 猜测不一而足。
  1996年6月19日上午,我们在由前进桥乘车返回库尔勒途中, 摊开了地图、余纯顺穿越罗布泊线路图、笔记本。对几个重要座标点的经纬度进行了认真核对比较。
  我们发现:余纯顺遇难地的经纬为E90°18'44'',N40°34'34''处时,应向右拐西行。两组数字一对比,事情就再清楚不过了。余纯顺走过了T字口,径直往南偏东 方向走了,显然他在判断方向上产生了致命的失误。
  从飞机上看,距余纯顺遇难地约50米的那条路一直向南延伸。余纯顺如果沿T字口向西再走至多3公里,就能到他6月10日放置一箱水和一箱干粮的第一个宿营地。
  他错过了T字路口,也使自己错过了生还的机会。
  十多天还在库尔勒时,余纯顺曾说有个朋友将要从美国带给他一部GPS。但直到他遇难,也没带到,倒是上海电视台带来了3部。出发前我们建议他随身带一部, 他苦笑着说:“我走了8年,从来没有用过这玩艺几。现在又有这么多事,哪有功 夫摆弄?如果给我3天时间,我一定学会用它!”罗布泊湖盆没有任何参照物,除 非使用GPS或者有丰富的经验,常规的辨向手段,在这里不起任何作用。这恐怕是余纯顺始料不及的。
  在《关于对余纯顺尸体检验报告》中,结论为:“……余纯顺的死因,系在高温 环境下缺水而引起急性脱水,全身衰竭而死亡。”解剖后:“胃内未见食物残留 及胃液,胃粘膜有小片状褐色出血。”这说明,余纯顺自6月11日早饭后只补充了 少量的水,而没有补充任何食物。
  不容置疑,正是迷路,常人难以忍耐的高温,最终导致了余纯顺的死亡。如果他能按照预定路线走向T字路口,再往西行3公里,那么,满满一箱矿泉水和一箱食 物,完全可以供他饮用和补充食品,而且也会有剩余的水能够用来降温。这样他 就可以免遭厄运。
  将近一个世纪,罗布泊探险的先行者斯文·赫定,曾在罗布泊经历了九死一生,几遭灭顶之灾;本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彭加木、余纯顺不幸永远留在了这里。
  深居内陆,长期与世隔绝,加上风沙干旱,冬渗奇寒,夏蒸酷暑的恶劣气候,在5月和6月进入这里,在季节的选择上,余纯顺是缺乏科学性。
  罗布泊为“生命禁区”,并被冠以干旱不毛的“死亡地域”的恶名。然而探险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1997年秋季“百名中国人徒步穿 越罗布泊荒漠”大规模探险旅游活动圆满成功的脚步,“到罗布泊去”的热浪正 兴起。1998年新春之际,又有两批南方游客,在隆冬季节进入罗布泊。1998年10 月,由50名台湾同胞、5名广东游客组成的“港澳徒步纵穿罗布泊的探险团”,经过长徒跋涉,到罗布泊湖中心,身临余纯顺墓地,为壮士献上了纸花、香烟和他 们节省下来的矿泉水。
  在罗布泊纵深处的余纯顺墓前,人们无不为余纯顺壮志未酬,英年早逝深感痛惜。
  同时耳边也不断响起一位大智大勇的行者,对中国探险族的一席忠告:“探险应当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精神,物质条件、科学的智慧而进行的行动。





       十、后记

  1997年5月上旬,我陪同新疆电视台《神秘的罗布泊》摄制组,又一次前往罗布泊。
  祭奠余纯顺,是我们此行的又一重要内容。5月15日上午,我们到达余纯顺墓地。 在这里看到了另一番惨景,余纯顺的墓被人盗掘了。尽管花圈仅剩下框架,墓碑 依旧竖立在墓前,但墓堆已为平地,盗墓者作恶后只进行了草草回慎。去年被埋 入墓穴里的帐篷,挖出后被抛在墓碑西侧,帐篷撑杆也被扔在墓后盐丘上。被盗墓 贼匆忙挖出的睡垫仅埋入墓中一半,另一半露出地面,余纯顺那件白底红条T恤甩 在10多米以外。这些当初的随葬物,都是余纯顺遇难后的遗物。这些物品被我们一 一集中起来,重新埋入墓中,并再次堆起一个比原先高出许多的墓堆。
  在灼人的热风中,新疆电视台的记者们,举起了“余哥,我们看你来了”的黑色 横幅。重新整修过的墓前,大家摆放了带来的花束,把一瓶酒洒在墓上,祈求他 的亡灵安息。
  在余纯顺墓地西南约2公里处,一辆沙漠车抛锚后停在路旁,车身向风的,表面漆 已被风沙剥去, 此刻时间至少已有15天左右。这辆前后无牌照,车厢后挡板上又 未喷大号的汽车,是否与盗墓有关?
  余纯顺遇难后,遗体高度腐败,且生有蝇蛆,已不可能运出罗布泊。就地安葬一 是遵循探险惯例,另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盗墓者慕“名”而来,干出这种为世 人切齿的罪恶行经,让我们愤慨万分。
  1997年10月中旬,上海电视台宋继昌编导拖着病体,带着一帮人马专程由上海赶 来新疆。他们在罗布泊余纯顺遇难地,紧张工作了多日。用水泥、红砖、木料重 新整修了余纯顺墓。墓前竖起的大理石墓碑正中“余纯顺之墓”五个大字,嵌有 余纯顺的铜质头像,墓碑左下角是一双旅游鞋的雕塑,另一块大理石碑纪念碑上 镌刻着余纯顺生前的好友、上海大千美食林总经理黄海伯先生撰写的墓志铭。
  附一:余纯顺与摄制组谈话口录 1996、6、19
  摄制组部分同志回忆,余纯顺在6月8日晚、10日晚、11日下午4:30先后对摄制组就关于徒步穿越说了话,记录如下:
  8日晚宿营3号营地向摄制组人员提出,他决定用3天时间徒步横穿罗布泊,并按余 纯顺计划9日晚住楼兰,10日早上9:45分余纯顺一行离开楼兰,沿原路返回土垠。
  一路上,每隔7公里处由余纯顺本人亲自在地上埋藏一些食物和矿泉水,以便他从 土垠徒步穿越罗布泊时补充给养。
  10日晚摄制组在土垠为余纯顺开了个简单的欢迎(送)会,会上摄制组再三问余 纯顺有什么问题困难,余纯顺说:“看我身体没什么问题,这有什么困难?(指 穿越罗布泊),如果不成功,这是天亡我也!”他还计划徒步穿越罗布泊成功后, 打算从大本营再孤身徒步到库尔勒,被摄制组劝阻了。11日下午4:30分摄制组追 上余纯顺,问余还能不能继续下去,余对摄制组一行的突然赶到,很激动,眼含 泪花说:“可以,不是说6月份不能穿过罗布泊吗?我不是穿过来了吗!”“我就 是要打破这个季节不能穿越罗布泊的神话!”此时,余用8个小时走了33公里,他 说:“我估计只要用两天半时间就可以到大本营会合。”“今天计划再走2公里后 早点休息,明天早点出发。”摄制组在拍摄了一些镜头后与余纯顺握手告别,祝 他成功。
 
 附二、余纯顺遇难现场遗物清单

  风味小袋牛肉干半袋;
  藏刀一把;
  睡袋一个;
  西洋参(切片)一盒;
  傻瓜照相机一架;
  胶卷(已拍)四个;
  工作证一份;
  身份证一份;
  信笺笔记本一本;
  草帽一只;
  太阳帽一顶;
  简易帐篷一顶;
  睡垫一个;
  皮和夹子一个,现金1000多元。
  注:遗物中的相机、胶卷、工作证、身份证、笔记本、现金等,经登记后,由上 海电视台同志带走并交余纯顺家人。其余物品埋入墓中。

  附三、关于对余纯顺尸体检验报告

  1996年6月18日,巴州旅游局报称:一探险队员在罗布泊遇难,要求法医赴现场勘 验尸体,查明死因。
  报警时间:1996年6月18日12:30分
  发现地点:罗布泊西岸
  参加人员:巴州公安局刑侦队政委尹宝林、刑侦支队副支队长艾
  里哈木、副区级侦察员:孙国际(照相摄像)、上海电视台:李晓、韦俊。
  死者余纯顺,男,汉族,45岁,上海市人。于1996年6月11日在步行只身穿越罗布 泊活动中失踪,经寻找发现其尸体及有关物品。
  1996年6月18日19时专机赴罗布泊腹地对余进行死因勘查:死者头北脚南,仰卧于 沙土包北边的便携式单人帐篷中,其所携带的物品较整齐的放置于帐篷中身体的 右侧。尸长175cm,面部胡须较多,长约3.5cm,全身赤裸,衣物在帐篷内。尸体 发育正常,营养佳。尸体高度腐败,全身布满了较多的腐败水泡及腐败静脉网, 手指完全干燥,尸体上有较多的蝇蛆,长度为0.6cm,全身未见损伤,检验全身骨 质无骨折。
  解剖胃:胃内未见食物残留及胃液,胃粘膜有小片状褐色出血。分析说明:1、根 据现场勘查尸体周围的足迹,当即进行确认后,对所留一处痕迹经痕检技术人员 对死者所穿球鞋比对,系余纯顺本人所留。故现场周围无异常足迹。2、勘验结合 罗布泊地区的环境及气候条件,分析余纯顺系在高温环境下运动中无水饮用造成 急性脱水引起衰竭死亡。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结合其尸体腐败程度及尸体上蝇蛆 长度分析:尸检距残废时间约在5天左右。尸体的高度腐败已不具备进行其他部位 的解剖检验(条件)。
  结论:余纯顺系在高温环境下因缺水而引起急性脱水,全身衰竭而死亡。
  检验人:尹宝林 蒋荣秋

authicon302032 发表于 2010-8-19 12:31:09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余纯顺

      好友余纯顺壮士在罗布泊庄严地走完了他不平坦的人生之路。身后也不平静,先有墓被盗,最近他的一位女友写了一本书,说他是一个为名声所累、不够清醒的英雄。不少朋友来电说我是最早策划宣传余纯顺的记者,希望我来说说余纯顺。

  我认识余纯顺是在1991年冬天。上海电台主持人范蓉介绍道,有位职工孤身走中华,让我报道一下;我约他来寒舍聊叙,我们于是就相识了。他长长的胡须,红而发亮的脸膛,说话坦率流畅而富有激情;他那丰富多彩的探险生活,让我为之动容。

  我决计花力气对他进行宣传,并得到上海新闻界朋友的认同。

  余纯顺是一个十分看重名声的人,也许这同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有关,他太想出人头地了。他多次对我说,想体面地生活,想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自学考到大学也没人用他,妻子又同他离了婚,自卑到了极点。他想通过非常的举动,非凡意志力来证明他作为男子汉的存在价值。徒步走中华,遍访56个少数民族,这是摆脱困境,表明他的价值的最佳选择。讲实话,走罗布泊也是追逐名声的结果。他的计划是在那年年初给我的信中披露的,我当即表示反对,给他发了传真,要他完成走遍中华大地的主题不放。回沪后,他听说上海电视台随他拍摄,决定提前到6月。他这样对我说,多年来第一次有电视台随他拍摄,不愿放弃这次机会,天大的困难也要去。我再没有劝他,现在想来后悔不已。

  余纯顺是极讲义气的人,走到哪里总给我来信报平安,每年新春总收到他的贺年卡。我当时对余纯顺重视不够,只保留了少数几封没有来得及处理的信件,其中有一封长信收入由我主编的《应用文写作大全》一书中,作为对余纯顺的纪念。

  余纯顺是个多情的人,英雄爱美人,也算人世间佳话了。我曾问他,在漫长而孤独的徒步生涯中,有没有红颜知己?余纯顺坦诚地说,在起初一二年,他特别谨慎,后来几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归来后,就顺其自然了。有时他拿出红颜知己的照片给我看,说她们如何漂亮、如何温柔。我看了照片总要嘲笑他,你眼睛里的女人都是国色天香,眼光一点不灵。他会解释一番,引得大笑一阵。我想作为一个离婚的男人,有女人喜欢他,他也喜欢人家,这是他们的私事,无损于作为“壮士”的形象。

  余纯顺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征服欲望,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走遍西藏的人,非常了不起。他常爱说征服什么什么。后来彼此熟悉了,我建议他勿用“征服”一词,干啥把自己同大自然对立起来。有人登上珠峰,就说征服珠峰,其实不妥当,你不过走一走而已,珠峰不是照样昂首挺胸吗?也许余纯顺多次死里逃生使他变得过于自信,以至于夸大人的生存能力。余纯顺是一位诚实的旅行家,走了8.4万华里,没有一点虚头,他的脚从41码变成43码就是最好的见证,不管怎么说,余纯顺作为朋友是可亲可近的,作为旅行探险家也是当之无愧的,这也是至今人们怀念他的缘由。

authicon302036 发表于 2010-8-19 12:36:16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完。

authicon302091 发表于 2010-8-19 13:48:48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            探险应当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精神,物质条件、科学的智慧而进行的行动。    防火防盗防记者,一点也不假啊。一旦上了套,解也解不开。。。。

authicon302698 发表于 2010-8-20 12:18:58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帖子,看的人不多,自己顶一下,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4-6-2 08:46 , Processed in 0.05697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