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80|回复: 2

{爱心背书客}同学(论语)之“谋道不谋食” [复制链接]

authicon331229 发表于 2010-11-6 19:53:5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丐 于 2016-8-13 19:13 编辑 <br /><br />
君子重在“谋道不谋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活方面,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一个公认的客观事实。但是,不少人在“衣食无忧”的条件下,并未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反而滋生出许多令人烦恼的事端。有人因纵欲无度而损害了自己身体;有人因贪图玩乐而丧失了志气(“玩物丧志”);有人因贪得无厌地占有社会财富,整日从早忙到晚,完全失落了欢乐的“亲情”;有人一生为“外物”所役而不顾道德和法律,丧失了人性,跌进了罪恶深渊(玩人丧人),不仅毁灭了自己,也祸害了社会,成为罪人。这是为什么呢?从价值观上看,是因为这些人在根本上颠倒了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关系,把人生幸福与物质生活画等号,不懂得物质生活带给人的幸福是有限度的,而只有精神生活才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快乐和幸福。因此,重温孔子的“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价值观,对于现代人构建人生家园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人的一生应当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根据人性的需求,每个人在其一生中,既需要构建自己的丰富的物质家园,以满足人的衣食住行及色的物质需求,也需要构建自己高尚的精神家园,以满足人的道德、信仰、艺术和理想的精神需求。二者相比,哪一个更能给人生带来幸福和快乐、具有更重要的人生价值呢?这是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人生根本问题。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中提出了“君子谋道不谋食”的命题。这里所谓“道”,主要是指以人的道德价值为核心的精神生活;所谓“食”,主要是指以人的物质价值为内容的物质生活。“君子谋道不谋食”,不是要求君子只追求道德价值而不要物质价值,而是说君子在追求物质价值时,更应着力构建自己的道德价值,把打造精神家园放在人生追求的首要地位。
在孔子看来,世俗之人按照“谋食不谋道”的价值观,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不外是权、钱、名、色等。未得到它时,他们发愤以图;得到它后,他们意遂而乐。他们一生为外物所役,只知构建自己的物质家园,而不知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构建人生家园上,孔子与世俗之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他所追求的是“志于道”、“志于仁”。《论语·里仁》肯定构建精神家园重于物质家园,把追求人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视作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克服外界的各种物质诱惑、升华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境界的一生。晚年,他自述说:“吾十有(又)五而志于(或“乎”)学,三十而立(立志),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遵从)心所欲,不逾矩(规矩)。”(《论语·为政》)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从构建物质家园到构建精神家园升华过程的描述,也是他超凡入圣的妙诀所在。

孔子一生虽然坚持“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人生价值理念,但是他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富与贵的物质欲望。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肯定“富与贵”是人人所渴望,“贫与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就连孔子也承认自己如“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孔子所反对的是只讲“食”而不讲“道”的唯利是图。孔子所谓“谋道”,是建立在“谋食”基础之上的。同时,“谋道”也是在“谋食”中实现的,并非是离开“谋食”而凭空谋取的。“谋道”即在“谋食”之中,“求德”即在“做事”之中。离开“谋食”而去“谋道”,只能是一句悬空之语,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如何取得和使用财富上,孔子不同于小人的“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提出了“义以为上”(《论语·阳货》)(或“见利思义”)的价值理念。所谓“义以为上”(或“见利思义”),是指在处理“利”与“义”的关系时,必须坚持道义价值重于物质价值、公利高于私利的原则,行事应从道义出发,以公利为指导。“义以为上”(或“见利思义”)这一命题的提出,一是为了回答如何取得财富才具有道德价值,二是为了回答如何使用财富才具有道德价值。(《论语·阳货》)
在取得财富上,孔子主张应以“道”(义)作为唯一正确的取舍标准。在孔子看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处于富贵之位)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倘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如果不是“以道取利”、“见利思义”,而是“以利求利”“见利忘义”,必将招致“放(依据)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的社会恶果。
在财富上,不仅赚钱要“取之有道”,而且花钱也要“用之有方”。当人取得财富之后,如何正确地使用财富呢?是花天酒地满足自己的私欲,还是将它回馈社会、造福人类呢?孔子在《论语》中提倡“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即要求取得财富之后对民众要乐善好施,济困救贫,使广大民众特别是弱势人群都能得到恩惠。
根据“义以为上”或“见利思义”的观点,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利”是要追求的,钱是要赚取的,宋儒“君子言义不言利”的陈腐观念是必须抛弃的,但是,赚钱必须以“义”为取舍标准。现代所谓“义”,除了孔子从道德层次上,大力提倡职业道德,力求做到赚钱不“缺德”外,还必须注入现代依法治企的新观念,从法律层次上,大力提高守法意识,力求做到赚钱不“违法”。只要在“不缺德”、“不违法”的前提下,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讲挣钱,理直气壮地赚大钱。根据“义以为上”或“见利思义”原则,即要求经营者必须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只能赚取合法合理的利润,不能依靠假冒伪劣产品去牟取暴利,不能搞邪门歪道等犯罪行为,这就为现代企业家提出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孔子看来,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不是要不要富与贵,而是在思想方法上如何对待富与贵的问题。孔子主张在物质享受上要适度,即对于衣食玩乐要做到不饱不饥、不浓不淡、不大悲大怒也不大喜狂乐,使身心始终处于“中和”状态。在物质生活上,人若处于“不及”的饥饿状态,个人就难于活命,群体就会解体,社会就会动乱;若处于“过度”状态,也会给人和社会酿成种种祸端。

孔子根据适度原则,反对过度地追求物质享受。所以,在饮食上,孔子主张“肉虽多,不使胜(超过)食气(饭食)。唯酒无量,不及乱(酒醉)。……不撒姜食,不多食。”(《论语·乡党》)在《论语》中,他指出三种喜好是有害的,即“喜好傲慢,放纵享乐;喜好放荡,尽情游玩;喜好美味,纵情宴饮。”他在《论语·学而》篇中指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里所谓“饱”,当作美味解;“安”当作华屋解。意思是说,君子饮食不必求美味,居住不必求华屋,只要做事勤敏,说话谨慎,亲近有道之人以匡正自己,就算是好学了。根据这一适度原则,孔子称赞卫大夫公子荆,认为他居家过日子,多勤俭而不奢侈。家里刚刚有一点器物,就说“凑合着够了。”后来,器物又稍多了一些,就说“已经齐备了。”再后,器物又添置的多了,就说“已经太华美了。”(《论语·子路》)孔子的弟子公西华奉命出使齐国,其母找冉求请求给予生活补助。冉求去请示孔子,孔子说:“给六斗四升吧”,冉求希望再增添一些,孔子又说:“那就增加到十六斗吧”。冉求还觉得少,就自作主张给公西华补助了八十石小米。孔子生气地说:“赤(公西华之名)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救济急需的人)不继富(不必给富有者再增加他的财富)’。”(《论语·雍也》)根据“君子周急不继富”的原则,孔子认为公西华出使齐国,乘着高头大马,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裘衣,已经够奢侈了,还要给他那么多的生活补助,实在是太过分了。鲁国贵族季氏已经很富了,而冉求还要帮他搜刮小民钱财,使之更加富有。所以,孔子生气地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在构建物质家园上,孔子为什么既不求“多”,亦不求“美”呢?因为在他看来,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皆是招祸之源。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一书中,对孔子的思想作出了精辟的说明,指出:“天地间之祸人者,莫如多;令人易多者,莫如美。美味令人多食,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物令人多贪,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人多逸,美言令人多入,美事令人多恋,美景令人多留,美趣令人多思,皆祸媒也。不美则不令人多,不多则不令人败。”依此,吕坤把自己的书房叫做“远美轩”,其匾书“冷淡”二字。认为人心“一冷则热闹之境不能入,一淡则艳冶之物不能动”。“非不爱美,惧祸之及也。”相反,如人“能知困穷、抑郁、贫贱、坎坷之为祥,则可与言道矣。”
孔子主张不要过度地占有和享受物质财富的观点,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人不懂得孔子这一思想的真理性,信奉金钱万能,拼命地追求和享受美食、豪宅、美物、美声、美衣、美色……,结果如何?因为贪吃美食,营养过剩,引发了胃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等,这难道不是自己害自己吗?过于追求住宅的豪华、高档装修,等于埋下隐形杀手,往往造成室内氨气、氡气、甲醛超标,家电辐射过多,导致癌症、头痛、发烧、嗜睡、食欲不振等疾病。如果过于追求美色,不但因为纵欲会伤身,而且很容易触犯法律。现在有句流行语:“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因为钱多了,就到处包二奶、嫖娼、金屋藏娇;也确有一些女人为了挣钱,不惜出卖灵魂,出卖肉体,或做第三者插足,由此引发的家庭破裂、情杀案件还少吗!
现在有不少年轻人相信钱挣得越多越好,按照“四十岁以前拼命赚钱,四十岁以后以钱养病”的人生怪圈生活,结果是钱赚了不少,可身体也垮了,落得一个“英年早逝”的可悲下场。可见,物质财富对于人是需要的,但过多地占有和享受,往往会带来种种恶果。所以,不能认为金钱和财富是越多越好。如果沉溺于“美食”、“美色”和权势,过多地追求、占有物质享受,不仅使自己“玩物丧志”、“玩人丧德”,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社会弊病丛生。以吃喝玩乐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幸福,一生“跟着感觉走”,感性指挥理性,追求“饱口福”、“饱眼福”、“饱耳福”、“饱艳福”,声称“过把瘾就死”,“做鬼也风流”,完全颠倒了感官与心灵的关系。
在现实社会中,人既要追求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需要建构自己的物质家园,更要注意培养与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艺术境界,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但是有些人由于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膨胀,只注意建构自己的物质家园,而忘记和忽视了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结果把自己变成了“物质世界的富有者、精神世界的贫儿”的畸形人。他们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德”字;什么都不少,就少一个“魂”字。面对人类的这种精神危机,重温孔子的“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真正使他们“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与财富”,认识到在世上还有比赚钱更为可贵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利他主义和乐善好施更为可敬,努力把自己变成精神世界的亿万富翁,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仆。
R7_KDB0WCZ7OV}PI3SS38_P.jpg


━━

authicon331267 发表于 2010-11-6 20:37:0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丐 于 2016-8-13 19:13 编辑 <br /><br />道本无言可说;事当尽力而为

ЛЛ

authicon331458 发表于 2010-11-7 12:21:1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丐 于 2016-8-13 19:13 编辑 <br /><br />感悟:感官与心灵的关系。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4-6-17 08:27 , Processed in 0.045150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